1975年,苏联物理学家安德烈·德米特里耶维奇·萨哈罗夫荣获诺贝尔和平奖。这一事件本身便充满了不寻常的意味:一位物理学家获和平奖,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合常理。然而,更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,苏联学术界对此做出了公开抗议声明,反对授予萨哈罗夫这一殊荣。与此同时,苏联政府则禁止萨哈罗夫出国领奖,最终更将他流放到遥远的边疆地区。这一系列举动背后,究竟隐藏了什么样的原因?
一、32岁便成为院士
萨哈罗夫是苏联罕见的物理天才。天才的诞生往往和家庭背景密不可分,萨哈罗夫便是如此。其祖父伊万在沙俄时期是一位颇具声望的律师,父亲德米特里·伊万诺维奇·萨哈罗夫则是一位在列宁师范学院教授物理学的学者,也是一位业余钢琴家。而萨哈罗夫的母亲则出身于贵族家庭,得天独厚的家庭背景和父母的熏陶,激发了他从小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。
1938年,凭借卓越的学业成绩,萨哈罗夫成功考入莫斯科大学物理系,开始攻读核物理专业。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,1941年,德军的炮火在莫斯科城外响起,莫斯科政府决定疏散大学师生,萨哈罗夫随大学迁往中亚的阿什哈巴德。虽然当地生活条件艰苦,但他依然坚持完成学业,并成功毕业,随后被派往乌里扬诺夫斯克的一家兵工厂担任工程师。
战后,萨哈罗夫返回莫斯科,进入了物理学研究院,师从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伊戈尔·叶夫根尼耶维奇·塔姆。在此期间,萨哈罗夫发表了几篇极具影响力的学术论文,逐渐在国际物理学界获得了广泛关注。然而,正当他被视为未来的科学巨星时,他却突然“消失”了。
展开剩余77%1953年8月12日,苏联成功引爆了世界上第一颗氢弹,这一成就为苏联带来了举国欢庆的气氛。作为这项技术突破的关键人物,萨哈罗夫在这次成功试爆中扮演了重要角色。二战后,美苏两国在争夺世界霸主地位的过程中,展开了激烈的核竞赛。美国在二战后通过原子弹对日本的投放,展示了核武器的巨大破坏力,随后美国投入巨资进行核试验,取得了核武器的技术垄断。苏联自然不会甘心落后,早在1948年,27岁的萨哈罗夫便被召入“阿扎玛斯16号”保密基地,参与氢弹的研制。
凭借出色的科研贡献,萨哈罗夫仅用三个月时间便被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,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正式院士。在此之前,成为院士的正常程序是先从通讯院士做起,再逐步晋升。而萨哈罗夫的速度之快,令苏联科学院的其他院士既羡慕又惊讶。他不仅获得了科学博士学位,还因其杰出的贡献,荣获了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和丰厚的国家奖金。更重要的是,萨哈罗夫成为了特权公民,享受着别墅、汽车、特供食品等特殊待遇。
二、物理学家获得诺贝尔和平奖
1961年,苏联成功在北极圈内的新地岛引爆了威力巨大的“沙皇炸弹”,它的爆炸威力高达5000万吨TNT当量,相当于480颗长崎“胖子”原子弹的威力。这一炸弹的爆炸,不仅彰显了苏联的军事力量,也在与美国的核竞赛中稳固了苏联在世界核大国中的地位。而“沙皇炸弹”的研发者正是萨哈罗夫,他因而被誉为“氢弹之父”。萨哈罗夫还因此三次在克里姆林宫接受苏联领导人的亲切接见,声誉达到巅峰。
除了巨大的声望,萨哈罗夫的薪水和奖金也十分丰厚。记者们称,他的收入远高于苏联普通工人,几乎成为了超级富豪。然而,萨哈罗夫的内心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当他亲眼目睹“沙皇炸弹”的威力后,心中并未涌现出荣誉感,反而深感沉重。他开始意识到,核武器的不断研发会引发更加剧烈的核竞赛,而这些武器的存在,不仅可能导致无数生命的毁灭,还可能给地球带来难以修复的生态灾难。
1963年,赫鲁晓夫曾召集苏联的科学家开会讨论核武器的未来,萨哈罗夫提出应当停止核试验。然而,赫鲁晓夫对此并不赞同,甚至在一次演讲中公开表示,虽然萨哈罗夫忠于科学和和平,但他作为国家领导人有责任为国家的军事力量负责。赫鲁晓夫的言辞让萨哈罗夫深感绝望,他无奈地写道:“一想到我可能会成为杀人凶手,我的心就像被刀割一样。”
1968年,“布拉格之春”事件爆发,萨哈罗夫再次发表文章,强烈呼吁苏联进行政治改革,推动民主、自由和人道主义的进程。这篇文章最终被《纽约时报》刊载,并成为广泛讨论的焦点。萨哈罗夫因此被誉为“苏联极权制度的控诉者”,不过苏联政府并没有立即对他进行严厉惩罚,仅仅禁止他继续参与军事研究,转而从事一些行政工作。此时,萨哈罗夫不仅捐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,还参与创办了莫斯科人权委员会,公开反对政府的压制政策。
1975年,萨哈罗夫因其倡导和平与人权,荣获诺贝尔和平奖。然而,苏联政府认为这是西方国家的阴谋,担心萨哈罗夫会借此机会离开苏联,因此禁止他出境领奖。经过多番交涉,苏联最终同意由萨哈罗夫的妻子代为领奖。
三、流放与释放
1979年,苏联入侵阿富汗,萨哈罗夫公开指责这一侵略行为,并发起了反战运动。苏联政府最终忍无可忍,撤销了萨哈罗夫的荣誉和特权,并将他流放到遥远的高尔基市。高尔基市位于莫斯科以东250公里,是一个荒凉且条件恶劣的小城,萨哈罗夫和妻子被迫居住在一栋简陋的楼房里,缺乏基本的生活条件。克格勃对他们的生活进行严密监控,所有的信件都需经过审查,甚至连萨哈罗夫写的自传也曾两度被没收。
尽管如此,萨哈罗夫并未妥协。他多次进行绝食抗议,最长的一次坚持了178天。即便克格勃将他强行送入医院,萨哈罗夫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。1986年,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亲自打电话给萨哈罗夫,宣布解除对他的流放,并邀请他参与苏联的改革工作。萨哈罗夫回到莫斯科后,积极投身于人权和民主事业,呼吁结束阿富汗战争,并要求削减核武器储备。
1989年,萨哈罗夫当选为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代表,他在大会上提出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,建立多党制。尽管这一提议并未完全实现,但在萨哈罗夫的努力下,苏联的政治局势逐渐发生了变化。
四、题外话
1991年,苏联发生了“八一九事变”,戈尔巴乔夫被软禁。12月,苏联解体,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总统职务。这时,萨哈罗夫去世才刚满两年。在萨哈罗夫的葬礼上,戈尔巴乔夫带领成千上万的人参加,并评价他为“真正的知识分子”,赞誉他为苏联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实盘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